在一条狭长的金属剑道上,14岁的姜鑫瑞手持花剑,面罩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裁判一声令下,她迅速弓步前刺,剑尖精准击中对手有效部位,电子裁判器亮起彩灯——得分!赛后摘下护面,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少女露出腼腆笑容:“每次站上剑道,都让我更确信自己能做到。”
剑道初体验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她,在体育课上首次接触这项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。“第一次握剑时,连基本姿势都摆不好。”回忆起初学时的窘态,她不禁莞尔,“但当我穿上击剑服,那种仪式感让我瞬间着迷。”
父母最初只是希望女儿通过运动强身健体,没想到姜鑫瑞展现出过人天赋,启蒙教练陈志刚记忆犹新:“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专注,训练时别人在休息,她还在反复练习步伐,有次训练结束两小时,我发现她独自在空荡的场馆里对着镜子纠正动作。”
赛场见真章
去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成为姜鑫瑞的突破之战,作为年龄组别最小的选手之一,她在淘汰赛阶段连续遭遇强敌,最关键的一役,面对卫冕冠军,她在9-14落后的绝境中连追六剑,最终实现惊天逆转。

“那场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竞技体育。”姜鑫瑞抚摸着剑柄回忆,“当大比分落后时,观众席的喧哗、对手的气势、自己的失误,所有这些都会干扰你乐虎国际,但站在剑道上,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”
这场胜利不仅为她赢得首枚全国赛事金牌,更让她完成心理上的蜕变。“以前比赛总会下意识看向教练席,现在我的视线永远锁定在对手和剑尖上,击剑教会我,无论顺境逆境,解决问题的答案永远在自己手中。”
独当一面的成长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不仅是姜鑫瑞的赛场信条,也贯穿于她的日常训练,每周六天、每天四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中,她坚持自主分析每个技术细节,训练馆的储物柜里,她的训练笔记格外醒目,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场比赛的得失,旁边配着手绘的战术示意图。
“击剑是项孤独的运动。”主教练李明启说,“虽然我们有团队训练,但真正比赛时,队员必须独自面对所有状况,姜鑫瑞最可贵的是,她早早领悟到这个真谛,并转化为前进动力。”
这种独立性也体现在她的文化课学习上,由于经常外出比赛,姜鑫瑞养成了高效自学的习惯,班主任透露,尽管训练占用了大量时间,她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。“击剑培养的专注力和规划能力,让我能更好地平衡训练与学业。”姜鑫瑞说。
淬炼自信之剑
从最初那个见到陌生对手会紧张到忘记战术的小女孩,到如今能在关键分上果断出击的新星,击剑带给姜鑫瑞最宝贵的礼物是自信。“每次比赛都是自我认知的过程,通过战胜强敌,我更清楚自己的能力;即便失败,也能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这种自信不仅停留在剑道上,在学校演讲比赛中,她首次登台便夺得亚军;在社区志愿服务中,她主动承担最复杂的组织工作,同学形容她“有种特殊的气场,只要她认定的事,就一定能做好”。
心理专家分析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性格塑造具有独特价值,快速攻防转换培养决策力,单打独赛制锻炼抗压能力,而胜负之间的不断转换,则帮助运动员建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,这些特质在姜鑫瑞身上得到完美体现。

未来可期
随着成绩提升,姜鑫瑞开始收到专业队的试训邀请,但她保持着清醒的认知:“现在的每场比赛都是在为未来奠基,我的目标不仅是赢得奖牌,更是不断超越自己。”
下个月,她将代表省市参加国际青少年击剑邀请赛,首次踏上国际赛场。“很期待与不同国家的选手交锋。”谈到新挑战,她眼中闪着光,“这将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好机会,无论结果如何,我都会全力以赴。”
训练馆的灯光下,姜鑫瑞再次戴好面罩,手持花剑走向剑道,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,金属剑道映出她坚定的步伐,这个在赛场上找到自信的少女,正用手中的剑,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人生舞台。
    			
    		
    		
评论列表